close

獎勵小孩的禮物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 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獎勵小朋友的獎品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 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 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評價



網友滿意度:



常常會看到父母在討論究竟該不該獎勵?

我自己覺得獎勵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驅使他們前進甚至超越自己

但我覺得父母一定不能忽略鼓勵,沒有鼓勵只有獎勵會讓孩子只朝著物慾邁進

而忘了真正的努力的目的!

我是這麼想的但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還是會常常爬文看看別人的看法,父母有一輩子做不完的功課

分享一篇我覺得分析不錯的觀點

以下文章擷取自媽媽育兒百科

1.獎勵的目的要明確

事先對孩子講明應該做到哪些條件才可以得到獎勵,使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當然,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否則孩子會因難以實現而放棄爭取。

2.不用金錢獎勵孩子

父母不要用金錢來獎勵孩子。因為父母用錢來獎勵孩子,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金錢萬能的思想,

而且會產生對金錢的盲目崇拜,是弊大於利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認同是不可或缺的。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獎勵必須是純潔的,著力於精神的,有益於心靈的,而不是沾滿銅臭味的。

3.犯錯就要處罰

如果孩子生氣時把一片玻璃打碎,雖然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父母也要教育他這是他的過錯。

他雖然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他仍要負賠償之責。

父母對孩子懲罰時要實事求是,偏離事實的指責,孩子是不會服氣的,也達不到懲罰的效果。

同時,懲罰要注意場合,當眾指責孩子,會極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4.懲罰要及時

當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時,父母應立即進行懲罰,

使孩子建立不良行為與懲罰之間的條件聯繫,否則懲罰的作用會減弱,而失去了效果。

懲罰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釋一遍懲罰的原因,否則孩子不懂他們為什麼受罰。

5.要教而罰

父母要把要求對孩子講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業才准看電視

你就要對他講得清清楚楚,讓他記在心上。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做功課而先看電視,你就罰他幾天之內不准看電視。

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懲罰,不可不教而罰。

6.懲罰要言出必行

當孩子犯某一種過錯時要懲罰他,如果父母警告過他,那麼在他犯錯後,就一定要實行懲罰的諾言。

假如不處罰,你以後便難以下達命令,你的懲罰也就失去了作用。

獎勵的策略和原則:

7.少獎為佳

適當時候、適當次數的獎勵,就相當於給發動機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濫。

8.獎態度不獎分數

大多數家長是以分數或者名次來設定獎項和決定是否獎勵,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獎勵。

因為從長遠看,態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兩次的分數更重要。

9.一諾千金

如果和孩子有了約定,比如有的家長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長是定考到第幾名,就一定要兌現。

如果孩子達到了約定的要求,就要堅決獎勵,做父母的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就會嚴重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

10.獎品適當,價值適中10.獎品適當,價值適中

獎勵的價值不要太高,其價值和獎品要與孩子的年齡、取得的成績等等相適應。

有些家庭由於形成了獎勵並不斷加碼的習慣,常常給孩子價值過高和不適當的獎勵,那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比如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某次考試滿分,就給孩子買電腦買遊戲機,結果孩子玩物喪志。

看完真的又學了一課了!

因為最近暑假快結束了!孩子們都有順利完成功課,在阿公阿榪家也有乖乖聽話

所以我決定要買小禮物送給我家兩個寶貝

我們家兩個差蠻多的一個孩明年要讀幼稚園

另一個上了國小

每次要買玩具用品就要跑很多地方!

這次我決定在Yahoo購物中心買

其實是因為看到滿額折抵金送的蠻多的,所以很心動

分享一個我覺得CP質不錯的獎勵小孩的禮物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 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收到實品真的覺得質感不錯,而且我家寶貝都很喜歡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 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就推薦給大家囉~

送給孩子一個開學禮物讓他們更有動力完成學業~





小鴨 momo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 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本週熱銷商品:





墨漬鎮謎團1-4集套書







台南旅職人:阿春爸的府城旅式 紀錄執著之人×市集巷弄×老店傳承的日常美好







商品訊息功能:




  • 品號:2855309


  • 作者:理查.沃夫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4-09-02




商品訊息描述:

終結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百年來失焦的爭論!

還給勞動大眾經營管理的權利,享受成長的果實!

唯有「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的經濟民主,才能落實全面的政治民主!

資本主義崩壞,民主政治岌岌可危。左右雙眼皮台南之外,還有第三條路!?

二??七年以降的金融風暴掀起了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資本主義危機。然而,不同於小羅斯福總統大刀闊斧地以「新政」救危扶傾,當今各國政府都缺乏改革的智慧與魄力。而知識界也陷入無窮的爭論:資本主義是否只是經歷週期性的波動?遲來的共產革命即將遍地開花?政府應該採取撙節政策減少開支,還是採取國家資本主義擴大投資計畫?

被《紐約時報雜誌》譽為美國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理查.沃夫,認為至目前為止的討論都是失焦的:不僅資本主義剝削、壓榨勞工,打著社會主義旗幟但實際上只是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一樣沒有真正賦予勞工基本的權利與尊嚴。於是,大多數的成年人在決定自己的生計的辦公室或工廠裡完全沒有發言權,因此民主從來沒有辦法真正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換言之,經濟民主的缺乏,阻礙了政治民主的實現。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深化政治民主

理查.沃夫提出的解藥是所謂的「勞工自主企業」(Workers' Self-Directed Enterprises),讓公司、企業等所有私人生產單位的員工自己成為股東兼經理,自己管理公司,自己享有生產的結果與成長的果實。這麼做不僅能解決資本主義必然的剝削與週期性的經濟危機,而且其參與過程將是最根本、最生活化的民主體驗與養成訓練,並將比從蘇聯以降所有的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國家更能實踐馬克思對人的平等與尊嚴的追求。

這本書的原書名是Democracy at Work,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作者談的是工作場所裡的民主(Democracy at "work"),一方面也談如何讓民主可以真正落實並運作的更好(Democracy "at work")。作者認為,關鍵就在於讓員工自己享有公司的決定權、參與公司的決策,如此一來,公司就不可能再如過去的資本主義那樣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會兼顧勞工權益、工作環境的舒適、員工子女的教育、健康、環保、司法與政治上的公平等等。也就是說,經濟領域裡的民主是促進全面的政治民主的必要措施。

這是一份關於「經濟民主」的宣言。唯有讓「企業」這個怪獸重新回到真正為它努力打拚的人的手上,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改造這個社會。

【大力推薦】

「工人民主接管工廠,可能嗎?不僅可能,而且在台灣發生過多起實例。1985年新竹玻璃公司董事長捲款潛逃,上千員工領不到薪水,成立臨時管理委員會自行接管工廠,竟使新玻轉虧為盈。直到1990年,資方元大集團承諾確保員工權益後,工人才交還經營權。顯然,台灣工人也有能力實現經濟民主。」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崩世代》共同作者)

「經濟民主讓生產者掌握企業決策權,就地實踐工人當家作主,連帶周遭社群的民主化。作者很務實,他暫時擱置左右爭議中所有制與經濟模式的鉅型結構,直探生產關係的核心剝削,以企業危機作為勞工自主的轉機;作者又很理想,輪替分工使勞動者擺脫專業切割,回歸完整的人,由下而上的政治民主才得以實現。」

--顧玉玲(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成員、《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作者)

「經濟民主(economic democracy)的觀念實為這個時代的當務之急,尤其是在今天的一系列危機連續爆發的當口。理查.沃夫創新又有建設性的思想能帶為我們帶來更真實的民主,以及更永續、更公平的發展。他的說法並非空談高調,而是可以立即付諸實行的。在一個百病叢生的時代,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當代知識份子的良心: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本書作者理查.沃夫很可能是全美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紐約時報雜誌》盛讚

目錄

序論

第一部:資本主義之痛

第一章:資本主義與經濟危機

第二章:美國政府的危機處理

第三章:經濟危機與各資本主義型態

第二部:該怎麼辦?

第四章:私人資本主義的病徵

第五章:國家資本主義的病徵

第三部:解藥:工人自主企業

第六章:何謂「工人自主」?

第七章:工人自主企業如何運作?

第八章:財產權、市場、計畫、與效率迷思

第九章:經濟與政治民主

第十章:工人自主企業與當代社會

第十一章:如何推動工人自主企業?

結論

導論

鋪天蓋地的經濟風暴與危機,以及相應而生的錯誤政治判斷,使得現代社會動蕩失衡。作為當代主導的經濟體系,資本主義成為眾所批判的標靶。全球資本主義系統已無法滿足人類社會需求,並引發遍地烽火;社會運動揭竿而起,尋求另類體系的解決之道。然而,不管是上世紀的國家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經濟模式,皆難以滿足反抗者的想像。人們尋找新的解藥,以修補資本主義所造成的不公義、浪費以及大規模社會體系崩毀。本書試著提出新的解套之路。

本書所闡述的「勞工自主企業」(workers' self- directed enterprises)概念淵源自經典論述:當社群以合作與民主方式編派與實踐勞動時,生產力將達到最優模式。我將運用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階級分析理論」闡述剩餘價值之生產、挪用與分配,並以此深論資本主義的缺陷與勞工自主企業的可行性。本書政治動機相當明確:我期望以勞工自主企業模式拓延社會進步變遷路程。我無意贅述過往與當今集體合作經濟模式的變異。讀者可從數本著作中尋求辯證。反之,本書將分析勞工自主企業與資本體系的優劣,並倡議以前者作為較良好的生產組織法則。

目前美國正經歷長達五年的蕭條期,其嚴重程度不下於一九三?年的經濟大蕭條。對多數人而言,經濟災害猶如黝暗黑霧般無邊無際。上百萬人口瀕臨失業,復工遙遙無期。房屋遭拍賣者或遊民臥居街頭,不遠處則是大規模的閒置宅寓。商業利潤持續攀高,而薪資與社會福利則日益萎縮。當大眾呼求地方、州與聯邦政府提供相應資源時,政府單位卻接連宣布凍結公共服務預算。經濟危機使數百萬的人們憶起資本主義固有的不穩定特性,數百年來經濟不景氣週而復始地發生,而政府如何愚蠢、不公平、殘酷地「處理」經濟危機。

雙風暴始末

歷經三十年的波折,商業利益最終戰勝一九三零年代拯救瀕死資本主義的新政(New Deal)措施,並帶來新一波的經濟衰竭。故事的發展確實相當諷刺。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的經濟大蕭條,不僅終結了自一九二?年代起始風起雲湧的經濟繁榮期,亦讓共和黨賠上了執政實權。民主黨中間派黨員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則順利取得總統大位。小羅斯福總統及其黨團對白宮預算赤字深感憂心,這股悲觀態度隨後亦於共和黨員間瀰漫開來。小羅斯福的施政風格奠定了今日民主黨的作風。然而相比之下,當年的經濟大蕭條激發小羅斯福無懼展開歷史新頁,並成為新政背後最堅實的臂膀。經濟崩盤的壓力讓小羅斯福得以大刀闊斧地展開改革行動,並成為美國史上最開明並深得民心的總統。

經濟大蕭條促使產業工會聯合會(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成立,並取得空前未有的成功。透過產業工會聯合會的串連,數百萬計的勞工首次組織工會,並展開美國史上最強大的工會運動。工會成員與領導者肯定工會組織乃勞動階級抵抗資本主義剝削的最佳兵器。工會成員透過抗議活動、罷工、集體談判與雇主進行協商,並透過競選與非競選政治活動反制政客。產業工會聯合會強硬呼求美國政府提供工作機會並進行經濟干預,此舉使得中產階級民眾得以改變當時低迷的政治情勢。而產業工會聯合會成員更積極挑釁較為保守或中間派傾向的民主黨施政(今日術語則可稱之為緊縮政策)。

經濟大蕭條期間,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大旗下各流派湧現,眾多黨派、社團、民眾運動百家齊放。產業工會聯合會內部與外圍團體,大規模動員勞工、學生、農民與群眾。當時的左派組織主要訴求為(一)為美國大眾提供工作機會與較好的生活條件,(二)與產業工會聯合會或其他工會合作,建立系統化參選模式,(三)期望整體社會自資本主義體系轉型成社會主義體系。

總而言之,產業工會聯合會、社會主義分子與左派團體,讓美國政府不可能傾力為銀行與大型企業紓困,而置失業者與流離失所的人們於不顧。在此同時,產業工會聯合會、社會主義分子與共產黨員登高一呼,上百萬群眾更在街頭揮舞著激憤的拳頭。人們嚴厲地批判資本主義與商業活動。緊張的社會情勢促使小羅斯福得以向企業家與富有者(小羅斯福總統家族亦屬於商業權貴階級)提出新的計畫。

從某方面看來,資產家與大型企業不得不接受小羅斯福的增稅計畫,以符合產業工會聯合會、社會主義分子與左派團體的提議,並確保資本主義生產體系與私有制度運行無虞,儘管企業體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政府全面管制。另一方面來講,小羅斯福亦以此脅迫企業組織,若後者堅不讓步,那麼大規模反資本主義抗議將帶來無可逆轉之變局。

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計畫使得富有階級四分五裂。不少人贊成小羅斯福提高富人稅,並以此節制左派抗議。小羅斯福主張左派分子推動改革,而非革命:他廣納左派反資本主義論述,但同時仍舊守護著資本主義命脈。

儘管左右兩陣營仍有不少異議者虎視眈眈地向小羅斯福投以反對眼光,他仍舊建構起超強的政治結盟,富有階級、企業體與工會成員紛紛被招攬至旗下。反之,小羅斯福也從未挑戰美國企業以董事會主導大局的決策結構。私人股東透過董事會決議生產路徑、方式與製造物,並進一步分配勞動者所產生之剩餘價值。

小羅斯福陣營進而推出前所未見的新政(New Deal),提供美國大眾新的社會民主與福利保障。小羅斯福總統保證新政將帶領美國資本主義安渡蕭條狀態,盡速提供美國人民良好生活品質,以及防止未來經濟崩潰。小羅斯福警告,除了新政以外,只餘社會分歧、對峙與動蕩,基本上美國人民別無選擇。

新政聯盟成員來自左右兩派陣營。一方面小羅斯福帶領的企業家與上流階級相信必須透過新政有效約束因經濟大蕭條而蓬勃的左派陣線。而另一方面,產業工會聯合會、社會主義分子與左派團體領導者則認為,透過新政進行階段性的改革,遠比驚天動地的革命來得相對穩當。然而,亦有不少右傾企業主與美國民眾反對新政聯盟,並堅決反對其社會民主計畫。而許多左派革命家與基進分子亦認為接納新政等同於出賣推翻資本主義的大好時機。

最終,新政聯盟得到了廣泛的政治成就。經濟大蕭條時代,小羅斯福透過新政救援數百萬美國大眾(二??七年的經濟衰退期則未有任何類似舉措)。新政建立了昂貴的社會安全系統,並提撥美國勞工大筆經濟補助。一九三四年施行的聯邦僱用計畫則雇用高達一千兩百萬名失業勞工。當政府官員、雇主、僱員擔憂日益短少的利潤與政府補助時,白宮卻慨然救濟大批勞工,並以此刺激已然萎靡的經濟狀況。

然而,先前阻擋共和黨政府展開救援計畫的絕非資金不足,主掌經濟救援生殺大權的仍舊是政治角力,然而,小羅斯福政府卻提供了解套方案。新政計畫挽救美國資本主義市場私人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以及擁戴資本主義體系的商業巨賈與憤怒勞工之間所產生的社會矛盾,當時,勞工的社會動員程度可說是前所未見,後無來者。一九三七年,當企業巨擎與權貴階級掌控小羅斯福聯盟實權時,美國恰好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暫緩社會裂解與衝突。

小羅斯福式的解套方案未見於當今連續低迷期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勞動者工會運動與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運動已邁入五十年以上的活動衰竭期,並難以成為改革觸媒。在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第一期任內未曾提議遑論施行聯邦雇用計畫,他甚至主張刪減社會安全預算,而非擴增。其次,多數企業組織與富有資產階級不認為有任何理由提高富人稅。再者,社會主義崩毀後(一九三?年代尚有活躍的蘇聯政體),勞動階級缺乏得以投入的替代性經濟體系,而保守派更無任何動力加入小羅斯福式政治結盟。

政治動蕩加劇經濟崩盤

左翼政治實力的缺席使得美國社會深陷危機,而政府依舊袖手旁觀,無意開啟經濟復甦救援計畫。相反地,美國主流社會對新自由主義以及新古典經濟學抱持著異常信心,並堅決反對政府干預,使得財政刺激方案付之闕如,並過度仰賴政府債務。於此同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s)財政政策更投入大規模資金挽救銀行與全球信貸市場。聯準會方案企圖拯救巨型企業體(金融或非金融體系)、股票市場以及仰賴上述兩大金融系統為命脈並僅佔人口百分之五的極上層社會階級。而受此經濟政策補助者亦是美國政黨、政治候選者與政府官員的主要金源。美國政府官員因而實行涓滴效應經濟計畫(tickle- down economics),認為當大型企業與富裕階級得到政府直接而龐大的金融補助時,財富也會一點一滴地流向美國社會大眾。

然而,涓滴效應向來是個神話。政府鉅額補助款絕不會涓滴流向人民。相反地,企業董事會仍以私利為先,並緊守政府撥出的紓困基金。因此,我們目睹失業率高攀不下、大規模房產凍結與拍賣、薪資與工作福利不斷下修、以及水漲船高的個人貸款利息。消費行為與投資停滯成了可預期的結果,並再次重創商業機構與股票市場。全球資本主義體系露出垂死跡象。

怎麼辦? 政治與經濟官僚時而把主流觀點掛在嘴邊:他們盡可能維持自二??七年以來的涓滴效應計畫,並高調宣稱政府已不遺餘力地進行金融救援,而在此同時,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機則讓薪資與商業成本不斷下滑,資本家虎視眈眈地等待進場投資良機。美國政府選擇靜觀其變,而非挹注資金以挽救市場崩盤。他們宣稱,資本主義必然於谷底起死回生。

少數凱因斯派經濟專家則提出了可預期、並且立意不完善的替代經濟計畫。他們多半受到一九三?年代約翰.梅納德.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及其時代經濟災禍的啟發。凱因斯派專家期望動用鉅額政府預算赤字,以振興經濟。他們堅持當景氣回溫時,國債將可輕鬆消抵。他們深切認為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將可解決眼前問題:讓資本主義回歸常態,離開泥淖。

華盛頓特區充斥著兩派人馬的言論,對弈兩側正是日顯衰竭但仍居上風的主流派,和溫和的凱因斯派批評者。兩派經濟專家高談闊論,並認定他們已然劃下經濟政策的可能選項範圍。直到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事件爆發後,美國大眾才看見非主流與非凱因斯派的經濟政策選項。可能的選項一直存在,只是長期以來遭到企業經濟體與其媒體、政治與學術黨羽的集體掩蓋。本書將獻給極其可能的選項。

美國社會大眾遭受經濟危機重擊,而政府則對解決根本問題顯得無能為力。事實上,許多美國民眾認為華府辯論賽充斥著無關緊要、甚至對他們利益有害的觀點。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與歐巴馬總統堅守涓滴原則,力挺財團與企業主,卻置美國人民於不顧。美國政府債台高築,預算捉襟見肘,然而此刻兩黨卻爭辯著施行緊縮政策,以填補債務與預算黑洞。兩黨皆認同刪砍公共服務與公職預算,差別只是規模而已。

簡言之,美國大眾已然承受經濟風暴的苦果,儘管他們並非始作俑者。而政府救援計畫則大力擁抱財團,並諄諄告誡美國民眾,「所有人」都該責無旁貸地付出社會成本。美國大眾對「所有人」的定義了然於心,釀成經濟危機的金融惡棍已然離場,而當民眾急需政府提供較好的公共服務與照護時,攤在眼前的只有緊縮政策的硬仗。無怪乎凱恩斯派依然故我地消耗預算與堆積債務,而緊縮政策更是讓眾人避之唯恐不急。

管制政策的幻象

簡單來說,政府透過干預手段管制個人與企業間的經濟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即是針對各項經濟活動徵稅(收入、擁有財產、消費等),並訂定法規節制其活動。然而,政府管制所產生的實際效應與內涵實與法規設計與施行相關。

新政時期針對大型企業體所設計的經濟法規與課稅制度,顯然不堪一擊。視新政為敵的大型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並於二次大戰後動用大型投資所得的各式資源,圍堵新政改革,其攻擊猛烈的程度尤以一九七?年代後期為甚。大型企業體入侵並削弱新政賦稅制度與經濟法規,而待政治實力充足時,更一舉覆滅新政體系。政黨、政客、公關公司、專業智庫無不緊緊依附利潤豐厚的企業集團,操弄社會輿論風潮,並促成政府干預制度之衰滅。實例斑斑在目: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 Steagall Act)、目前腹背受敵的社會安全體系以及聯邦政府將稅務責任從企業體轉嫁至個人之政策改變。

不管在位與否,工會、左派人士以及民主黨內之進步派皆無能、或不願促使聯邦政府施行新政式改革。對許多人來說,新新政意味著給與資本主義體系主導單位--企業體,更多攻擊新政的理由與動能。凱恩斯派經濟專家對主流經濟政策的批評與鼓吹新新政的論調,皆普遍不受大眾重視。經濟管制、放寬管制與再管制措施,對眾多美國人而言,不過是遮掩現實問題的幻夢罷了。

資本主義的解藥

許多人正在尋求終結美國與全球政治經濟災難的良方。對眾人而言,解決方案必得俱備幾項基本原則。首先必須完全終止資本主義所帶來的週期性災難循環(國家領導者向來承諾災難會就此告終,卻一再跳票)。此外,新的經濟系統必須以更為公平的方式重新分配收入與財富。再來,工作環境與社群內的權力關係必須更為民主。

為了謀求解決之道,首先我們必得先徹底評論資本主義的運作模式及其難以承收的後果。接著,我們需要能避免資本主義結構性缺陷的另類經濟體系,後者應成為替代資本主義的選項,並且避免重蹈覆轍。本書將採用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的論點,儘管馬克思論述並不完美,但依舊是目前所知發展最完備且最具效用的論點。我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亦淵源至勞動者脈絡:社會公義運動、勞工階級反資本主義運動和合作社經濟行動(購買、擁有、製造)。

首先我們必須先取代辦公室、工廠、商店和所有商業場合內所運行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簡單來講,剩餘價值之分配與享用必須由生產者所主導,以避免剝削。如同早期階級結構之消除(封建主義時期地主剝削奴僕、奴隸時期奴隸主剝削奴隸一般),資本主義階級結構也必須被推翻。

資本主義體系向來給與極少數主要股東權力,負責遴選董事會以決定如何分配與運用勞工產出之剩餘價值。在替代經濟模式裡,創造剩餘價值之勞動者得以決議如何製造與進行利潤分配。股東所欽定的董事會不再享有掌控生產流程的實權。相反地,所有企業勞動者--負責直接生產產品與提供相應服務的人,將以共同決議方式掌控生產模式、剩餘價值分配與流動。資本主義企業將就此轉型成勞動者自主企業(workers' self-directed enterprises, WSDEs)。

再來,重新組織的生產場域將和民主式地方社群合作,共同成為勞動者自主企業的一部分。由於勞動者自主企業所作決策影響將深及至社區居民,也因此此超強民主組織會需要參與者共同研討決策。社區與工作場域結合而成的民主共同體將成為全新的社會自治單位。

幾項需要共同決議的生產模式選項如下:(一)將以何種比例的私人與共同財產合資生產(二)將以何種比例的市場與企劃方式流通資源與產品(三)將以何種比例的代表與直接民主式決議者掌管工作場域和居住社群。不管是工作場域或居住社群都將由民主式決議主導前進方向。

工作場所的再組織與民主式決議的系統化最終將取代資本主義。勞動者自主企業模式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新的里程碑,如同奴隸制度與封建主義的消逝,商業生產組織將成為過去。奴隸、奴隸主、地主、奴僕、資本家與勞工,都將成為歷史暗影。生產關係將與剝削對峙無關。相反地,勞工將成為自主雇用的老闆。每個人將同時擁有雇主與受雇者之身份。

同時,工作場域重組之模式將有異於二十世紀以來反資本主義所作的歷史嘗試。傳統社會主義與共產模式將財產國有化,並以中央計畫替代市場取向的概念,將不適用於此。取而代之的則是將所有工作場域自主企業化以抗衡剝削。勞動者自主企業將視產出剩餘價值之勞工為利潤分配與規劃者。

國家將仰賴自營企業勞工所產出之剩餘價值、利潤與運作。上個世紀社會主義與共產國家與其人民之間的權力失衡問題,將不復見。如此一來,我們將可能提供矢志推翻國家體系的馬克思主義者所需之物質基礎。

生產再造組織讓勞動者成為自主共同雇用的員工,此設計讓當前社會超越資本主義,與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國家。勞動者自主企業提供足以取代 資本主義與傳統國家社會共產主義的新經濟方案,權力主導者將不會是由少數股東所遴選的個人資本家,亦不會是由政府或政黨指派的國家資本主義者。對勞動者自主企業而言,生產與利潤價值分配不再服膺於少數團體(利潤、股利與資本收益者)的意志,轉而由勞動者與社區成員分配。社會標準(social criteria)將取代經濟導向決策,勞動者自主企業將不再以利潤與投資報酬率作為驅動目標。

所有勞動者將同時擁有兩份職務。首先,每個人都將以民主決議方式獲得一份生產工作(此工作將維持特定長度的時程),以實現勞動場域之分工。其次,勞動者將透過民主決議方式獲得雇用期間之參與設計、實際操作、轉換分工、分配剩餘價值之機會。所有人將同時投入兩種勞務活動。傳統的腦力工作對比勞力工作、工作管理者對比受管理者、老闆與受薪階級奴隸的概念,將被一一打破,並進一步實現經濟與社會平等。

建立勞動者自主企業之配套措施

若想在現代經濟體系裡建立與發展勞動者自主企業,必須先進行幾項預備工作。政府應設立勞動者自主企業補助培植計畫,並可以失業者為重點目標。舉例而言,小羅斯福式聯邦雇用計畫可改造成讓勞動者自主培力、自主雇用之企業體系。勞動者自主企業可以成為傳統資本主義企業之旁支。

同時亦可推動公共資訊傳播計畫,強調勞動者能於自主企業體系獲得較資本主義階級式體系更多的社會福利。目前,勞動者別無選擇。此媒體宣傳計畫應推動政府將小型企業與少數族群掌控的公司行號,轉型成大規模之勞動者自主企業。政府應提供補助、獎勵與技術支援,推動自主企業發展,以免遭資本主義式企業吞噬,並提供較良好之社會回饋。

另一方面,行動者應將民主式組織從地域、法律條文侷限中解放出來,觸及工作場域。基本概念則是將民主理念拓及以社群建構而成的工作場域之中。舉例來說,今後立法動作將透過工作場域與社群共同合議完成,並由勞動者自主企業和社群共同承擔責任。首先,民主實踐不得迴避其經濟單位;第二,當前民主政治皆仰賴投票程序並缺乏經濟生產式之參與;第三,現代商業體系內的資本主義式生產機構直接否認、排除了經濟式民主參與的可能性。

自二??七年經濟崩盤起始,資本主義深陷危機泥淖。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目睹資本主義的缺陷。人們對資本主義發出嚴格批判,抵抗行動與另翼思潮遍地開花。對許多人來說,資本主義讓人「大失所望」,而且結果慘不忍賭。但是,我們必得了解資本主義運作之困境,以期能更進一步找到出路。本書第一部分,將踏出批判分析問題的第一步。

對資本主義之受害者與批判者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找出替代經濟體系。人們期待找到改變今日政治與經濟系統之方法,並且避免重蹈昔日改革之覆轍。本書第二部分將釐清該如何進行準備工作,以及背後原由。而我將在本書重點,也就是第三部分,闡述為何我認為勞動者自主企業必須施行的理由,以及為何此系統將成為最佳之替代方案。

商品訊息簡述: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 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arrow
arrow

    gardneql0h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